8月15日,伴随着中国儿童剧场内百余名观众齐声喊出“我们在一起”,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演出再次拉开帷幕。中国儿艺党委书记、副院长冯俐,副院长闪增宏,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杨帆,副院长赵寒冰、于筱燕与现场观众共同观看了由老舍先生编写的儿童剧《宝船》,迎来了剧场的重启。
安全为先 细致准备
为了让观众安心进剧场,舒适看演出,中国儿艺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8月8日,中国儿艺邀请了北京东城蓝天救援队对包括中国儿童剧场、假日经典小剧场在内的剧场内外进行了全面消杀工作,并对座椅椅垫、儿童专用增高垫进行了拆卸式消毒清洗。考虑到儿童观众的特殊性,中国儿艺配置了专业的人脸识别测温系统,并在票务中心、检票口等位置放置了符合儿童身高的消毒免洗洗手液,让儿童也可以无障碍安全进场。
为了减少观众的聚集时间,中国儿艺更新了实名票务系统,在实行“一票一人一证”的基础上,观众可通过线上实名购买电子票,在现场直接扫码入场。剧场内,不论是演职人还是服务人员,都采取严格的健康监测管理,剧场座位也保持安全距离,为每一个走进剧场的观众提供安全保障。
拓展场地 丰富剧目
在防控疫情的特殊环境下,中国儿艺努力做到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演出和观剧体验。在开放中国儿童剧场和假日经典小剧场的同时,中国儿艺还将演出拓展至国家大剧院和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大型儿童剧《宝船》、探讨母爱和生命意义的亲子音乐剧《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根据瑞典经典作品改编的家庭音乐剧《皮皮·长袜子》、展现安徒生原汁原味童话的儿童剧《小美人鱼》、充满童趣与温情的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纷纷上演,给小朋友带来多样化的选择。
在本轮《宝船》演出的首场,中国儿艺为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准备了“2020定制纪念徽章”。每一位观众都可以将对中国儿艺的想念与期盼,写在前厅的留言墙上。演出开始前,中国儿艺党委书记、副院长冯俐进行致辞,表达了疫情期间中国儿艺与观众朋友们不间断的交流与不离不弃的陪伴,并邀请了出席的每位院领导上台,将祝愿与感谢送给观众朋友们。冯俐表示:“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每一个成年人,也是曾经的孩子。儿童戏剧是我们所有人的精神家园。中国儿艺永远和我们、你们、和大家在一起!”随后,在冯书记的带领下,每位观众都拿出了手机,一起“点亮”了整个剧场。每位观众都是演出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片灯海中,中国儿艺与观众共同用艺术点亮童心。
增加场次 丰富形式
当防疫成为常态化的工作后,中国儿艺按要求对上座率进行了控制。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演出,中国儿艺自8月28日起,于每周五晚在中国儿童剧场增加一场演出,于每周日晚在假日经典小剧场增加一场演出,让观众有更多样的选择,也满足了更多孩子的观剧需求。
自1月19日以来,尽管中国儿艺没有与观众在剧场相见,但却没有停止追逐艺术的脚步,而是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着艺术的力量,将戏剧通过多种线上形式送到孩子们的身边,为后疫情时代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剧场停演的209天里,中国儿艺推出了《中国儿艺艺术课堂》《中国儿艺经典剧目赏析》《耳朵也爱儿童剧》等原创栏目,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了110余篇艺术内容,不仅为疫情中的孩子们提供了温暖与力量,也让孩子们不出家门,便能学习艺术知识,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魅力。
同时,作为国家剧院,中国儿艺时刻践行着应有的担当。在疫情发生时,中国儿艺第一时间创作首部以疫情为题材的线上朗诵剧《唤福——梦中童话》,获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也为孩子们带来了力量。在世界戏剧日当天,中国儿艺推出了《戏剧的力量是伟大的》专题片,将中国声音传向世界,得到了国外多家平台的转载。在儿童节期间,中国儿艺联合了6家地方院团共同举办了“爱心汇‘剧’,云中送福——欢庆‘六一’线上嘉年华”活动,百万观众同时在线观看,多名嘉宾共同送福,让小朋友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儿童节。
艺术不停,创作不止。中国儿艺的一线演职人员始终没有懈怠,在疫情期间坚持创作、练功,为孩子们创作更优秀的作品,提供更精彩的演出。目前,中国儿艺最新创作的关注视障人群的原创儿童剧《听见梦想》正在积极排练中,该剧将于“十一”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