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 专家:波动仍在合理区间

2020-10-19 16:12:30

当前,秋粮收获正从南到北陆续展开,粮食价格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小麦进口量较去年大幅增加,是否会影响我国小麦市场?东北地区遭台风“三连击”,对玉米市场影响有多大?今年早稻价格为何高开高走,后期中晚稻上市后的价格走势会如何?针对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

唐珂表示,三季度我国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波动仍在合理区间。今年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秋粮丰收也已成定局,保持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后期各地秋粮将陆续进入集中上市期,在全年粮食丰产、库存充足的基本面下,粮食价格大涨或大跌的可能性都不大。各方面应全面理性看待市场波动行情,农户要合理安排售粮节奏、卖个好价钱,避免保管不善导致的坏粮损失,贸易商和加工企业也没有必要囤货抢购,要防范投机炒作带来的风险。

小麦方面,今年新麦上市后,受多重利好因素支撑,价格稳中走高。原因有三,一是湖北、安徽、江苏、河南4省先后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形成底部支撑;二是玉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小麦饲用需求增加,对价格拉动明显;三是受疫情影响,市场看涨预期增强,部分种粮大户和贸易商惜售,短期粮源偏紧。

总体看,小麦价格上涨是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粮价多年低迷情况下的恢复性上涨,涨幅并不是很大,属正常波动区间。唐珂介绍,7月中旬以来,国家加大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量,市场粮源供应充足,部分贸易商惜售心态松动,小麦价格已逐步趋稳。9月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普通麦每斤1.20元,环比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同比提高5.9%。目前,我国小麦全社会库存超过1年的消费量,政府储备调节能力强,完全能够保障口粮市场供给,后期随着秋粮大量上市,小麦价格将保持平稳走势。

由于国内行情较好,小麦进口增幅明显。据海关统计,1月至8月,我国小麦累计进口数量为499万吨,同比增长137%。但进口绝对量增加并不多,进口占我国产量和消费量的比重依然很低,而且以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为主,用于品种调剂,满足日益增长的焙烤类食品加工需求,对我国小麦市场运行的影响很小。

玉米方面,今年以来受需求增长拉动和市场炒作因素影响,价格持续上涨,8月份产区和销区平均批发价分别达每吨2270元和2444元,是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的新高,但进入9月后,随着新玉米逐步上市,以及临储拍卖玉米陆续出库,价格已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回落态势,9月产区月平均批发价为每吨2222元,环比跌2.1%。

“今年玉米播种面积基本稳定,长势总体较好。8月底9月初,东北产区连续遭受3次台风,部分地区玉米出现倒伏,但台风发生时多数地区的玉米生长已进入蜡熟中后期,产量已基本形成,且未受灾地区长势较好,预计今年玉米总产稳中有增。”唐珂说,后期随着主产区玉米上市量逐步增加,临储玉米出库,贸易商加快出售手中存粮,以及进口玉米和替代品陆续到港,玉米市场供应形势将逐渐宽松,短期内价格有望保持稳定或小幅回落。

水稻方面,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提高早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统筹整合资金40多亿元支持早稻主产区恢复双季稻生产,早稻种植面积连续多年下滑后恢复增长,虽然受南方洪涝灾害影响,早稻平均单产下降,但总产量是增加的。

早稻价格高开高走的原因,主要是中央和各地地方储备补库需求增加,而市场优质粮源相对较少,最低收购价上调也对价格形成了一定支撑。“这些年稻谷价格总体下行,农民种植早稻基本不赚钱,今年价格恢复性上涨,有利于保护农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唐珂说。

目前,南方新季中晚籼稻开始陆续上市,市场主体积极收购,价格整体高开稳走,预计后期市场走势与早稻类似,收购价格将稳中偏强,且市场化收购比重进一步提高,优质优价特征更加明显。由于目前国家稻谷库存充足,超过1年的消费量,且今年稻谷丰收已成定局,市场供给完全有保障,后期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